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常常发生泄漏,泄漏可导致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生产安全事故,给企业安全生产和长周期平稳运行带来了极大的管理风险,并对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一旦发生泄漏事故,应该如何处置呢?
一、危险化学品的泄漏特点
危险化学品的泄漏特点主要取决于化学品的物理状态,不同形态的危险化学品在生产、储存以及运输等环节中所表现出来的泄漏特点有明显差异。具体如下所示。
1)气态危险化学品的泄漏特点
由于气态物质所固有的特征,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泄漏特点,如表1所示。
表1 气态危险化学品的泄漏特点
2)液态危险化学品的泄漏特点
液态物质具备流动性,尤其对于易燃易爆液体、毒性液体、腐蚀性液体等危害等级较高的液体,在发生泄漏时危害性较高,泄漏处置的难度也相应较大。此类化学品的泄漏特点如表2所示。
表2 液态危险化学品的泄漏特点
3)固态危险化学品的泄漏特点
固态危险化学品主要有易燃固体、自反应物质、遇水反应物质等类别化学品。较之气体以及液体,固态危险化学品在泄漏时危险性相对小一些,然而依旧需慎重对待。常见的泄漏特点如表3所示。
表3 固态危险化学品的泄漏特点
二、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原因
危险化学品发生泄漏的原因往往是多方面的。常规情况下,引发泄漏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如图1所示。
图1 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原因
在上述的几个引发泄漏的原因之中,后三个所占比例较大。同时,引发泄漏事故的环节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以及运输环节。
三、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处置程序
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处置,应坚持以下原则:首先应保证应急人员安全,救人为先,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其次是灾情控制和财产保护;最终是注重灾后处理和废弃物处置,防止二次污染。
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对泄漏事故的现场进行合理应急处置,常规的处置程序如图2所示:
图2 危险化学品泄漏的常规处置程序
1)初始评估
在到达泄漏事故现场后,首先应初步了解现场情况。包括事故范围和泄漏扩散的潜在可能性,清楚人员伤亡情况,以及确定是否需要外界援助。
其次要迅速了解泄漏物的基本情况。对已知物质,通过sds(msds)了解其理化性质、毒性、燃爆性、腐蚀性、个体防护、泄漏处置、伤员救护等信息;对未知物质,利用检测仪器现场探测或通过泄漏物性状、受伤人员症状等信息加以辨识。同时初步了解泄漏情况,,确定泄漏点的位置、泄漏源的周边环境,确认是否已有泄漏物质进入大气、附近水源、下水道等场所。
2)划分区域
划分区域的目的在于合理地进行泄漏处置程序,在初步评估后,对现场进行管制,围绕泄漏点将泄漏现场划分为3个区域(泄漏污染区、洗消除污区、应急支援区)。从而确定人员疏散范围,组织与应急无关人员的紧急撤离,同时避免二次污染,便于快速制定进一步泄漏应急处置方案。
3)抢险救援
该环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人员救援,二是控制泄漏。作为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置程序中的核心环节,抢险救援显得尤为关键。在本文中也将侧重讲述这一部分。
在泄漏处置过程中,应急人员一般在第一时间即深入现场作业,因此个体防护设备的配备和选择显得格外重要。应当根据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以及应急人员所承担的具体任务来综合评估,最终选定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确保整个事故应急救援过程中人员的自身安全。
我国目前关于个体防护装备配置的要求主要参考的是gb/t 11651-2008。而针对化学品泄漏处置环节,美国nfpa 471标准则对个体防护装备的选择给出了明确指导。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个体防护装备配置分级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场情况不明或者危险化学品危险特性不明确的情况下,应选择最高级别的防护装备,确保万无一失。另外,个体防护装备在使用之前,一定要确保其处于正常功能状态,使用完毕要进行及时保养和维护。
而控制泄漏主要是为了缓解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所造成的后果。一般分为两个基本方法,分别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其中物理方法主要是几种缩小溢出、泄漏等事件范围的方法和程序,具体参见表5;化学方法则指的是用化学药剂处理泄漏出来的危险化学品,具体参见表6。
表5 控制泄漏的常见物理方法
表6 控制泄漏的常见化学方法
应急人员在控制泄漏环节,应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特性针对性采取合适的物理方法和(或)化学方法对泄漏物质进行控制。然而,应始终将人员安全放在首位。
4)灾后处置
当泄漏事故处理结束后,应急人员和装备应该在洗消除污区经过彻底洗消后,才能离开;消防和洗消废水要回收并处理,然后排入废水系统;各种受污染的废弃物要由专业人员或机构处理。
总结
我们为大家普及了危险化学品的泄漏特点,分析了危险化学品的泄漏原因,并侧重为大家讲解了危险化学品的泄漏处置程序。
然而对于任何事故最好的解决方案是防患于未然,因此不管是企业还是监管部门都应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重视,制定完善的危险化学品管理体系和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将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安全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负责人身上,并做好安全管理宣传及培训,进而避免造成泄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