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部印发《2022年水利乡村振兴工作要点》,重点强调”要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农村饮水安全底线。加大对脱贫地区农村饮水安全监测频次,维护已建工程成果,进一步提高水质保障水平。加快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改造,确保2022年底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同时,在水利部印发的《2022年农村水利水电工作要点》中,详细阐述了有关”持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的五项重点工作。前四项内容,本公号过往的文章已做多次探讨,此处不再赘述,今天主要借两个案例跟大家分享第五条——农村供水信息化建设。
重点一:巩固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
以县为单元,以行政村为对象,开展农村供水工程运行状况和农村居民饮水状况全面排查,加大对脱贫地区和供水薄弱地区监测频次,用好12314尤其是地方各级监督举报电话和供水单位服务电话,健全农村供水问题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持动态清零。做细做实县级和千人以上供水工程应急预案,坚决防止发生整乡整村的饮水安全问题。
重点二:加快农村供水工程建设
按照”十四五“农村供水保障规划明确的年度目标任务和农村供水新标准,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力度。脱贫地区争取将符合条件的小型水源和农村供水工程建设项目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库,优先安排实施。实施稳定水源工程建设,推进农村供水规模化建设和小型工程标准化改造。2022年年底前,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进一步提升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的比例。
重点三:强化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管理
依托水库和引调水工程,推进优质水源置换、配套水厂建设和供水管网延伸覆盖,从根本上改善水质。开展水质提升专项行动,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加快推进千人供水工程水源保护区或保护范围的”划、立、治“;以千人以上供水工程为重点,加快配备净化消毒设施设备,做到规范运行;健全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巡检和千吨万人水厂日检制度,扩大水质检测覆盖面。
重点四:健全运行管理长效机制
建立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清单和资金使用台账,实施月调度。推进县级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统一管理和千人以上供水工程专业化管护。进一步健全水价形成和水费收缴机制。分级推进农村供水管水员培训,提升管水员技能水平。持续推进农村供水条例立法工作。对150个县农村供水情况开展暗访。
重点五:提高信息化水平
更新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基础信息台账,完善农村供水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农村供水一张图。积极探索农村供水风险防控,推进农村供水风险图研制。会同浙江、宁夏等省(自治区)总结推广信息化建设经验,加快推进千吨万人供水工程自动化监控,打造智慧供水样板。
解读:
农村供水的信息化水平与城镇供水相比,发展明显滞后。农村供水工程非常分散,点多面广,加速推进对农村水源、水厂、水站、管网的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与改造,其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这次官方点名了两个样板,浙江和宁夏,可谓”东西部农村供水信息化之光“。这得益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实力较好,农村供水规模化人口占比高,具备更成熟的信息化基本条件。西部地区,受气候地理条件限制,饱受干旱缺水的困境,在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受到中央和水利部更多的关注和资金支持,近几年在农村供水上的发展也十分迅猛。而中部地区,既没有自立自强大胆干的底子,又没有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稍显低调平实,不过对于社会资本来说,也许孕育着更好的机会。
宁夏农村供水的逆袭之路
宁夏气候干旱、缺水严重,水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2016年7月,总书记在视察宁夏时指出,”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宁夏在彭阳县先行开展了”互联网+人饮“试点工作,通过应用信息化技术,发挥数字关键作用,实现了贫困山区群众”从毛驴驮水到手机买水“的革命性转变,当地老百姓真正用上了安全水、放心水。(相关阅读→宁夏彭阳:从”毛驴驮水“到”手机买水“)2019年,该案例被水利部推荐为智慧水利农村供水典型解决方案。
2020年6月,水利部批复同意宁夏在全国率先建设”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省(区)。同年9月,宁夏”互联网+城乡供水“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自治区政府印发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确立了”一个平台、两大产业、三张网、四个体系、五个示范区“的总体建设目标任务,全面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平,推动城乡供水服务均衡协调发展。
截至2021年年底,宁夏全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98.5%,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6%,现有252.4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水平得到持续巩固提升,总体实现了从喝水难到有水喝的历史性转变。
宁夏模式的成功,首先在于顶层设计的清晰,并将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的职责进行统一,解决了”多头管“的弊端。为破解农村饮水传统管理体制机制的问题,宁夏通过”互联网+“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综合改革,将城乡供水职责统一划归水务局,实行”技术+改革+工程“综合配套措施,统筹考虑制约农村供水的各种要素实施系统治理,打破了部门壁垒、城乡界限。
其次,强化制度约束保障。建立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出台配套水价政策,加大水费收缴力度,有效落实财政水价补贴政策和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保障工程良性运行。制定完善城乡供水行政管理、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等相关制度办法,明确实施主体,厘清职能职责,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探索建立全区”放心水“评价标准体系,统一供水工程建设、监督管理和制水生产标准,严格技术工艺,规范操作规程,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开展城乡供水全过程监管。
有了管理职责的清晰和管理制度的保障作为前提,”互联网+“才不会出现”烟囱式“的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各项工程充分发挥效益,各个设施高效顺畅运行。
优等生的作业——
你永远可以相信浙江
当大家还在信息化转型道路挣扎的时候,浙江已经迈入数字化发展的阶段,明显拉开身位优势了。
2021年11月,浙江省发布《城乡供水数字化技术指南(试行)》,提出了城乡供水数字化的建设要求,规定并描述了供水数字化建设相关的硬件、软件的组成、性能、建设要求和运行维护等内容,服务于浙江省整体的数字化改革蓝图。颇具亮点的地方在于,充分考虑了县域统一管理和城乡供水建设现状的差异性、要求的一致性,将城乡供水数字化建设划分为i、ii、iii三个阶段,并且城乡供水管理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在线监测、管网数字化等具体指标要求。
在第一阶段,仅需将供水生产、管网输配、用户收费的核心业务板块实现基础的数字化即可;在第二阶段,需要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建立统一的运行管理平台,协同运管,管控的深度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在第三阶段,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建立生产、运营数据中心,为科学运营提供支撑。
《技术指南(试行)》对系统架构、系统应用、软硬件的运行维护提出了非常详细的要求,此处摘取最能体现数字化思维和一体化管理的内容分享一二。
城乡供水数字化建设应满足《浙江省城乡供水数字化管理系统》数据共享及上报的要求。建设完毕后应依照《城乡清洁供水平台-数据上报服务接口文档》要求,通过指定的路径、接口类型、参数名称、数据类型等,将数据共享至浙江省水管理平台城乡供水数字化管理应用。
在城乡供水数字化建设前应先与大数据管理部门对接,查看与供水相关的可共享数据,共享数据类型可分为基础数据、监测监控数据、地理空间数据。当数据类型、监测频率、数据质量满足城乡数字化供水管理需求时,应通过相应数据管理部门进行数据共享申请,避免重复建设;当已有的监测数据无法满足管理需求时,应向相应数据管理部门申请报备新建数据的类型、格式、数据详细说明等,并进行数据资源的共享准备,支撑其他业务部门的数字化建设和管理。
宝藏文件值得分享的内容还有很多,无一不体现浙江高水平治理的精准和细腻,以及争创现代化先行省的决心和智慧,我们下次再聊。
值得注意的是,农村供水的信息化转型升级需要比城镇供水更加理性谨慎,不可盲目跟风而导致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一定要契合所在地和企业的发展阶段,总结典型模式的经验,逐步推广应用,实现城乡供水均衡协调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水星网